在生态学中,对于那些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物种,通常称之为“核心物种”,就比如热带雨林生态中的雨林榕树,一棵古老的榕树能孕育出完整的生态系统——它的气根深入土壤,树冠遮天蔽日,为万千生物提供栖息之所。
如果我们把汽车产业也看做是一片“雨林”,那么一家优秀的车企,就可以看做是其中的一棵“雨林榕树”,那么车企是如何在“汽车产业雨林”中发挥作用的呢?在华晨宝马上,我们可以一窥究竟。

1、深耕技术根系,469项专利织就创新脉络
榕树的气根起着固土培基的作用,而华晨宝马的根系,或者说成长基础,则是技术,只有以技术为根系,且技术根系足够牢固、广阔,才能让企业拥有应对行业风险和产业变革的“抓地力”,并快速生长。
但“技术根系”不会凭空长出来,需要靠大量的研发投入,更需要靠激活一线员工的创新活力。华晨宝马深谙此道,因此创立了“创新工作室”制度,立足一线,为员工创造适宜的环境,而大量成果证明了企业这一做法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近日,华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创新工作室以“创新调节工具设计”再添一项国家专利,将公司专利总数增加至469项。这项专利来自华晨宝马工会创立的第一家工作室——安亮劳模工作室,其中工作室的核心员工就是车身钣金维修高级技师、全国劳模安亮。

在他的带动下,工作室专注车身工艺突破,获得了8项国家专利,仅针对一款车就实施了20多项工具改进,可以说做到了对细节的精益求精。
值得注意的是,像这样的创新工作室,华晨宝马沈阳工厂有多达14个,它们都由基地的劳模牵头成立,分布于生产、物流、安全、研发等各个领域。这些劳模包括全国劳模1人、省级劳模7人、市级劳模38人,他们的出现,与华晨宝马坚持以创新精神赋能员工的人才培养理念密切相关。
由于身处一线,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骨干员工们对于生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总能提出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每年申报约30项国家专利,产生经济效益超千万元。为确保产品的高品质、生产的高效性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比如“水性色漆废溶剂回收项目”,这是涂装车间的一个难题,行业的普遍做法不可避免的要焚烧废溶剂,但这会产生排放废危,而且有机溶剂使用量也比较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华晨宝马涂装车间技术规划团队经过多轮验证,在行业方案上大胆创新,最后确定了行业首创的低温减压蒸馏处理技术为最优解决方案。

这一方案效果非常显著,自2024年3月起,仅一年时间,单厂涂装车间就减少了400吨水性废溶剂的排放,而这些排放物可以装满10辆大型油罐车。
通过这两个案例不难看出,华晨宝马已经在沈阳生产基地形成了一套全面高效的创新人才培育激励体系,而每一个创新工作室、每一项创新成果,都像是榕树的一条气根,最终这些气根织就了华晨宝马的创新脉络,为企业发展源源不断的输送能量。
2、打造光合网络,产学研共生形成能量循环
有了强壮的根系,一棵参天大树还需要不断与外界交互,借助阳光、水、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对于华晨宝马来说,则意味着要打开创新的大门,与相关产业界、学术界协同作战,打造产学研光合网络,形成生生不息的能量循环。
具体操作上,华晨宝马依然以创新工作室为抓手,其中杨烁工作室和铁西总装创新工作室贡献了两个典型案例。
2022年底,华晨宝马杨烁工作室参与的中国首个600千瓦太阳能直流微电网增压站投入运行,成为我国智能电网技术的一大突破,这是一种集成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和智能调控技术的电力枢纽,既是智能电网技术的创新,也对V2G (Vehicle-to-Grid,即车网互动) 应用场景的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此基础上,2025年1月,华晨宝马首个智能V2G实验场站在研发中心建成,连同光伏超充技术一并研发推进,而这都离不开华晨宝马构建产业研联盟的努力。

针对业界高度关注的HPC(大功率快充)和V2G如何结合的问题,杨烁工作室与东北大学、国家电网协同发力,最终不仅为华晨宝马研发中心提供直流充电域配置技术解决方案,还为反向充电技术研究提供了测试环境,推动了整个行业的绿色转型。
铁西总装创新工作室的“转毂辊筒翻新项目”也是校企携手的一大成果,而且是华晨宝马于一线生产细节处寻找创新点的典型代表,而这支队伍成立时间才一年时间。
对于日常产品车的转毂测试,辊筒表面涂层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磨损,就此,工作室与沈阳工业大学合作,借助学府国家级的材料专业知识资源,结合工作室对辊筒的结构分析,共同开发出性能更优的涂层材料及翻新工艺,并添加镍等金属成分增强其高温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使测试过程更加稳定高效,确保了产品的高质量交付。
通过这两个案例不难发现,华晨宝马在成功打造创新工作室体系后,并没有止步,而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向外延伸,通过产学研联盟,构建起第二层创新体系,并在这个体系内实现知识转化、技术反哺、人才共生。
3、助力生态重构,从“单木成林”到“万木共生”
在创新工作室和产学研联盟上,华晨宝马这棵“雨林榕树”已经展现出了它的“生态孕育力”,但这还远远不够,所以华晨宝马将创新触角进一步向外延伸——产业链上下游。这也成为华晨宝马的第三层创新体系。
在产业经济学和产业链治理领域,有一个“链主”的概念,指的是在产业链中占据核心地位、具有主导作用的企业,这些企业通常具备资源整合、技术引领和生态构建能力,通过协调上下游、制定行业标准、推动技术创新等方式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华晨宝马就是汽车产业链中典型的“链主”单位,其技术创新往往也是产业链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华晨宝马深知这一点,所以一直积极承担“链主”的责任,为推动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日前,由沈阳市总工会发起的“沈阳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工建联盟”(以下简称工建联盟)正式成立。华晨宝马作为链主单位,携手首钢、海斯坦普、名华模塑、采埃孚等30家上下游企业,通过举办职工技能竞赛、创新工作室联盟等方式,实现技术协同与优质资源共享,以创新技术赋能汽车产业。
实际上,华晨宝马此举也是在发挥核心物种的作用,从自我成长到围绕自己构建生态再到托举万木共生,华晨宝马这棵“雨林榕树”正在让整个汽车产业雨林活力愈盛。
写在最后
经营多年,华晨宝马已经构建起全面、高效、生态化的三级创新体系,不断地为企业、行业、社会赋能,始终带给用户最具价值的产品和体验,明年首款国产BMW新世代车型就将与中国消费者见面,它将充分展现华晨宝马的创新能力和智能制造能力。